“油气表征与剩余油预测”学校一流学科创新团队介绍
一、团队研究方向、成员合作情况等简述
本团队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持续联合攻关,在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和剩余油分布预测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建立了人员稳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
油藏精细表征和剩余油分布预测是公司的传统和特色研究方向,也是一个地质-物探-测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伴随该研究方向的形成,先后建成了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中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分室、中石油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研究室。
“十一五”以来,以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连续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为纽带,按照“在研究中融合学科,在合作中凝聚团队”的研究团队建设思路,形成了面向复杂油气藏表征的地质-物探-测井学科交叉团队。
团队成员既是上述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共同开展三个五年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科研攻关组成员(2009ZX05009003, 2011ZX05009003, 2017ZX05009001),团队成员之间有长期的实质性科研合作,并且在合作中完成了学科交叉和人员凝聚。团队人员如下:
姓 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简介 | |
负责人 | 林承焰 | 教授 | 油气藏开发地质 | |
成员 | 杨少春 | 教授 | 油气藏开发地质 | |
任丽华 | 副教授 | 油气藏开发地质 | ||
张宪国 | 副教授 | 油气藏开发地质 | ||
马存飞 | 讲师 | 地质学 | ||
韩学辉 | 副教授 | 测井 | ||
邵才瑞 | 教授 | 测井 | ||
张军华 | 教授 | 地球物理 |
二、团队主要研究特色
1. 低渗-致密油气藏描述新方法与开发模式
2. 深层致密油气藏“甜点”预测及评价
3. 复杂油气藏地质建模及剩余油形成与分布
4、沉积数值模拟及储层构型定量表征
5、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质综合解释
本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和剩余油分布预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校企合作课题等100余项,其中,“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负责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是公司单项科研经费最高的国家级项目,也是公司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级别最高的项目,“十三五”期间正持续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技术攻关。团队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6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论著8部。代表性成果如下:
1. 承担的代表性科研、教改项目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起止时间 | 经费 /万元 |
1 | 低渗-致密油藏描述新方法与开发模式 |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 2017.01-2020.12 | 3366.16 |
2 | 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 |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 2011.01-2015.12 | 3652.23 |
3 | 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 |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 2009.01-2010.12 | 1775.51 |
4 | 深层厚储层内部“甜点”地质成因及评价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 2016.01-2020.12 | 481.47 |
5 | 储层构型表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任务 | 2016.01-2018.12 | 234.12 |
6 | 委内瑞拉重油油藏储层构型地质建模与剩余油主控因素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 | 2016.01-2018.12 | 259.48 |
7 | 东海深层致密气藏“甜点”成因机制及指示特征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01-2021.12 | 55 |
8 | 基于沉积过程分析的砂质辫状河储层中细粒沉积成因机制与分布模式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01-2020.12 | 50 |
9 | 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成像畸变机理与地层产状计算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9.01-2022.12 | 63 |
10 | 富有机质页岩中纤维状方解石脉体成因机制及其演化模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9.01-2021.12 | 22 |
11 |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 山东省教育厅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 2016.10-2019.09 | 3 |
2.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类型 | 获奖级别 | 获奖时间 |
1 | 地震沉积学关键技术及其在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规模化应用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6 |
2 | 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布预测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1 |
3.出版的代表性论文、专著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刊物(或出版社) | 发表(出版)时间 | 类型 |
1 | Impact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depositional facies, diagenesis and CO 2, charging on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Quantou Formation,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China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8 | SCI二区 |
2 | Diagenetic history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ight sandstones: A case study from Shiqianfeng sandstones in upper Permian of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eastern China[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8 | SCI二区 |
3 |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risk and hydrocarbon favorabilit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ith case study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8 | SCI二区 |
4 | Control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pulsion fractures in organic-rich shale: Based on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7 | SCI二区 |
5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6 | SCI二区 | |
6 | Reconstruction of 3D porous media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based on a 3D training image |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 Engineering | 2018 | SCI三区 |
7 | Paleosalinity and water body type of Eocene Pinghu Formation, Xihu Depression, East China Sea Basin |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017 | SCI三区 |
8 |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fluvial-reservoir petrophysical heterogeneity based on sealed coring wells and their test data, Guantao Formation, Shengli oilfield |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017 | SCI三区 |
9 | Formation of chlorite rims and the impact of pore-lining chlorite on reservoir quality: a case study from Shiqianfeng sandstones in upper Permian of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eastern China |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2017 | SCI四区 |
10 | 地震沉积学及其应用研究 | 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出版社 | 2017 | 专著 (获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 |
4. 申请或授权的代表性国家发明专利
(1)一种碎屑岩油气储层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工业化流程, ZL201510436038.8
(2)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的致密储层成岩相预测方法, ZL201510895321.7
(3)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ZL201610088082.9
(4)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ZL 201610131071.4
(5)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层位的精细标定方法, ZL201510165103
(6)一种致密油气储层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201610148039.7
(7)一种实时随钻伽马正演地质导向钻井方法,ZL201310221099.3
(8)储层非均质综合模拟实验装置,ZL201310098490.9
(9)基于频率-尺度匹配的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ZL201310097660.1
(10)大斜度、水平井测井资料二维分解显示方法,ZL201210098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