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举办线上“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

作者:​张立强 发布者:张蕾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226


油田开发地质课程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从今年3月开始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规划了教研室2022年工作重点、规范了教学活动时间和相关制度。按照计划,527日,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题分享和研讨活动。来自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北京)、东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海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56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张立强教授主持了会议。

本次活动邀请河南理工大学郑德顺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宋立军教授、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张卫东教授、张立强教授作经验分享。他们分别结合主讲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等不同类型的课程,从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凝练、课程思政融入技巧与应用以及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等各个方面向与会教师分享了对课程思政的探索、感悟与建设经验。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张立强教授主持会议

郑德顺教授详细解读“思政课程”,引出“课程思政”的要素和意义。他提出了“课堂内容生活化、故事化、接地气,教师要跳出专业看专业,运用多种教学法、善打组合拳,教师要有激情和活力”等4个设计教学方法的原则。他立足《地质学基础》的课程及专业特点,从“大道”、“大德”、“大美”、“大爱”、“大音”等五个方面挖掘专业思政元素,构建了“专业知识—典型案例—思政元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知识体系。郑德顺教授坚持育人为先,倡导以“课堂知识传授为核心、实践能力培养为外延拓展、学科素养熏陶为环境浸润”的三课堂育人模式,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等教学方法让员工感受到地质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员工的专业兴趣和家国情怀。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经理、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郑德顺教授做报告

宋立军教授结合构造地质学课程,从学校定位特色、课程特点、授课对象特点、课程思政的理念与特色、课程思政的源泉与目标、课程思政元素的凝练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行业、学校、课程”三个特色,“讲专业、点寓意、引导员工”凝练案例,构建了以“不朽的精神、永恒的力量,学校定位、专业特色”为牵引,“课程思政”贯穿于“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技术能力+非技术能力”有机融合、协调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西安石油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经理、学校师德先进个人宋立军教授做报告

张卫东教授结合主讲的“中外石油文化”、“石油科技与创新”等两门通识课程,进行了精彩分享。课程打造了课程文化,建立了6种教学方法,形成了6种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运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形成了角色扮演的深度合作学习模式;创建沉浸式教学方法,形成了“讲英雄故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利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形成了“音频作业-优秀作品评选-视频作品”教学成果产生模式;创新体验教学方法,形成了以“诗+歌”为载体的石油文化呈现模式。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双双入选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张卫东做报告

张立强教授结合主讲的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和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等专业课程,从如何上好一堂课开始,介绍了公司第一位前苏联专家札巴林斯基的讲课故事,指出了课程思政对讲好一门课程的重要意义。然后,分享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等方面的探索与感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邵龙义教授、河北地质大学马宝军教授等专家参加了活动并进行了点评。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参会教师深度交流和分享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经验,展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深化了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拓宽了课程思政建设视野,将有力促进相关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提高教研室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地学院教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张立强做报告


教研室类型:课程(群)教学类

教研室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

教研室负责人:张立强(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

教研室简介: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是由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华东)牵头、12家单位、4个不同学科的专家参与共建的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面向国家油气能源行业人才培养新需求、时代发展新要求,以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创建“跨校、跨学科课程建设为纽带、信息化教学为手段、新技术及新机制建设为支撑、新课程及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的课程虚拟教研室。提升专业团队队伍教学能力,产出示范性教学成果,提升人才培养实效。